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贺兰山网评 -> 贺兰山青评
【贺兰山青评】莫让“饭圈”圈住体育场
2024-05-17 10:39:13   
2024-05-17 10:39:13    来源:宁夏新闻网

  畸形“饭圈文化”侵蚀体育领域,已成为当下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。对此,国家体育总局于5月15日作出相关部署,表示要把坚决抵制畸形“饭圈文化”的意识和要求,融入运动员选拔、培养、输送、安置的全过程,融入体育赛事活动组织、服务、监管的全过程。同时强调,体育不应该、也不允许成为畸形“饭圈文化”继续滋生的“引线”和“温床”,并呼吁大众理性追星,坚决杜绝“饭圈”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。(5月16日 人民网评)

d74a13a4-2a8a-44ff-8ba5-ba10e5e87211.jpg

网络图片

  中国国家乒乓球队队员樊振东和王楚钦曾先后发文,希望大众尊重运动员个人隐私;女篮球员杨舒予就个人信息通过非法途径泄露一事微博发文质问“饭圈”;中国跳水大满贯得主何冲也曾发文怒斥体育界的“饭圈”文化,称“不要让娱乐圈的风气影响到体育的纯粹性”……“饭圈”的非理性行为冲击体育领域的现象屡屡发生。据2023年12月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,82.4%的受访者表示体育“饭圈化”现象严重。

  “饭圈”一词起源于娱乐圈,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自己的“爱豆”应无往不利。于是“唯流量论”“唯金牌论”“毒唯思维”等狭隘思想便应运而生。若“偶像”在竞技中成功,便“疯狂打call”;一旦“偶像”失利,盲目辩护、拉踩引战等非理性言论便甚嚣尘上,甚至上升到网络暴力、人身攻击等极端行为。此类“饭圈化”思维模糊了比赛背后的体育竞技精神的本质,破坏了体育的纯粹性。

  “饭圈文化”背后不仅存在粉丝个体的非理性行为,更有治理体制不健全的商业化行为推波助澜,粉丝追星行为已经被发展成一门“生意经”。“饭圈式追星”的组织者利用粉丝对运动员的喜爱,向粉丝提供运动员的住址、行程等信息资讯,“独家照片”,并组织后援会等。形成分工明确、牟利赚钱的灰色产业链,助推体育领域“饭圈化”。

  每一次比赛经历对运动员来说都是自我提升的机会,优秀的运动员需要习惯坐“冷板凳”。“饭圈”的过度关注和干预于他们而言,轻则是分散注意,重则是心理负担。且“饭圈”乱象不仅给运动员造成不良影响,也压缩了真正的体育爱好者的表达空间,使体育精神被边缘化。

  面对体育“饭圈化”现象,如何积极入“圈”解题是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。对有关部门而言,需加大监管力度,斩断“偷拍偷录”“贩卖隐私”等灰色利益链,保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,严惩违法违规行为。网络平台应加强内容管理,对“饭圈化”言论采取限流、删除等措施,引导粉丝注意言行。大众媒体应注重对运动员的成绩和精神进行宣传,提升公众对体育竞技本质的认识,而不应只为追逐流量,侧重报道运动员的场外八卦和个人生活。粉丝应理智追星,对“互撕谩骂”“应援打榜”等行为说“不”。于运动员而言,可以成立专门的运动员心理健康团队,帮助他们应对“饭圈”压力。

  体育圈不等于“饭圈”,运动员也不等于偶像明星。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强”的体育精神本就与“饭圈”风气相悖。若开设涉体育领域“饭圈”化问题举报专区以及开展专项行动等手段都不能刹住体育“饭圈化”之风,那么笔者认为,将有关此类的道德问题上升为法律问题不失为一个好的思考方向。

  (作者:孙悦 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卓越班)

【编辑】:赵虎
【责任编辑】:赵虎